班主任培养计划

班主任培养计划3篇
班主任培养计划1一、指导思想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教育决策、计划的执行者;是班级各科教育、教学的协调者;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是学生美的心灵、健康人格的塑造者。所以,拥有一支热爱学生、爱岗敬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又懂得科学管理的班主任队伍,是完成学校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在上一年班主任培训取得较大进展的情况下,如何引领班主任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成为当前学校德育重点工作,通过各种有针对性的工作技能培训,提高班主任基本功水平,使班主任老师更好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二、领导机构
组长:闻中秋(校长)
副组长:顾正良(副校长)俞芳芳(德育主任)
成员:顾君津(大队辅导员、团支部书记)
主讲:闻中秋、顾正良、俞芳芳、顾君津、王洁、沈美峰、沈玉芳及其他外聘老师
三、培训内容及时间安排
四、培训目标及具体措施
1、通过培训,提高班主任的师德修养,针对本班学生实际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形成班主任培训“两个2,四个1”培训机制。
2、通过培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围绕各级部门的工作部署开展工作,在设计活动时,处处能体现“新”的特色。开展具有儿童特点、富有时代气息的体验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3、加强班主任班级工作的业务培训。切实转变育人理念,以提高班主任业务素质为突破,以师德规范为核心,加强学校德育常规工作的管理,完善班主任工作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造就一支“讲奉献、素质优、业务精”的德育工作者队伍。
4、习优秀班主任的辅导手记,提高教师的辅导艺术,指导班主任贴近学生生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树立班主任的威望,将我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得生气蓬勃。
5、落实每月一次的班主任例会制度,组织班主任积极参加学习,相互交流工作经验、活动体会,如果有机会,通过少先队队会、晨会活动等观摩、学习,提高班主任的辅导艺术。
6、积极培植德育典型。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研究和指导,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总结和提炼德育经验特色,树立一批在创新方法、提高实效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先进班集体和先进班主任。
7、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1)指导班主任要多渠道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搞好学生群体与个体心理辅导,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个别谈话和心理辅导。
(2)指导班主任认真上好心理健康课,要加强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及时矫正某些学生的畸形心理,增强他们的抗挫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3)结合“后进生”的帮教转化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后进生”转化工作有机结合,提高转化率。
五、参培人员名单:全体班主任、全体教师、青年班主任
班主任培养计划2一、指导思想
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精神,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以及省、市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南,遵循教师培养规律和以人为本的培训思想,积极通过以专家引领、合作学习和自主反思为主要手段的专业化培训,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德育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创建创新型、专业化班主任教师队伍,更好地推动我区德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目标和任务
1、培训目标
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就是要切实提高我区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和班主任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中小学班主任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的骨干作用,全面推进我区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2、培训任务
(1)加强班主任专业化建设。我们将通过集中培训、教研培训、远程培训、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区现有的中学班主任50余人,小学班主任450余人开展培训,引导班主任认真思考和分析当前班主任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努力提高全体班主任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掌握班主任工作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使班主任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基本理论与岗位技能、教育理念与德育科研能力、日常管理和创新工作等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切实帮助他们向“品德的引领者、知识的传授者、心灵的沟通者、情绪的调节者和班级的管理者”这个目标迈进,并逐步形成他们各自的班主任工作特色,打造一支德高业精的中小学班主任队伍。
(2)建立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培训制度。从今年起,组织现在已在岗的班主任和今后将新上岗的班主任分期分批参加班主任专题培训,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培训。通过努力,使我区自XX年起,全面实行“班主任资格证书制度”,中小学班主任将全员持证上岗。
(3)实行班主任培训考核制和轮训制。考核合格者发给《江西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合格证》和《xx市中小学班主任任职资格证》;不合格者将不得上岗,必须参加下一年度的培训。已获得合格证和任职资格证的教师在其担任班主任期间,每三年必须参加一次市级或区级班主任培训,每年必须至少参加一次校本培训。
三、组织和保障
1、加强领导,周密计划。
为加强对班主任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区成立了“xx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我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的规划统筹和组织管理,组织制定和完善班主任工作制度。区教师进修学校则承担具体实施中小学班主任全员培训的工作。区属各校要制定出具体可行的班主任培训计划,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校本研训活动,加快本校班主任教师队伍的建设。
2、加强管理,建立档案。
将班主任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为每一位学员建立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档案,每一位学员的培训成绩及获得的相应学分都要登记入册,建档管理,并将成绩记入《教师继续教育证书》。
将班主任培训纳入教育督导的工作内容,把班主任培训工作要求列入《xx区教体系统学校(幼儿园)工作考核评估检查》指标体系,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校班主任工作进行检查评估,通过检查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以此全面、合理、具体地规范我区班主任工作,促进班主任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加强班主任工作表彰,不断激励广大教师做好班主任工作,为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多做贡献。
3、加强投入,确保经费。
我区将积极设立中小学班主任培训专项经费,实行班主任岗位津贴制度,为优秀班主任提供优先学习的机会。通过多种举措使班主任岗位在我区成为广大教师人人热爱、争相竞聘的岗位。
四、培训内容
……此处隐藏2603个字……精神感召力量。
有威信的教师之所以能够有效地说服学生,首先是因为学生确信有威信教师的真实性和正确性。有一位心理学家请一位学者给学生讲课,他先介绍说,学者是一位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化学家。这位化学家说他最近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有特殊气味,但对人体无害。然后打开瓶盖,请闻到气味的学生举手。顷刻,许多学生真的举起了手,其实瓶子里只是一些蒸馏水。很明显,从学生的角度看,教师的威信实际上是教师的品德、学识、能力以及教育技巧在学生心理上所引起的信服而又尊敬的反应态度。学生认为有威信的教师一定品德高尚、学识渊博、聪明能干、教育水平高,对他们的说服确信无疑、言听计从是十分自然的。
其次,有威信的教师的说服能唤起学生的相应的情感体验,获得学生的敬重和爱戴。他们的表扬会引起学生的愉悦和自豪感,激发出进一步努力的愿望。他们的批评能唤起学生的悔悟、自责和内疚的心情,推动他们下决心去改正缺点和错误。相反,缺乏威信的教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忽视和拒绝他们的说服。有几个女中学生到校长那里去告状,说班主任老师总是喊她们为“丫头”,这是一种侮辱。校长说自己也喊女同学为“丫头”,是不是也生气了。女学生回答说:“你可以这样称呼我们,班主任就不行。因为你总象母亲那样对待我们,再骂得凶一点也不会生气。可是班主任一点儿也不象母亲。”十分明显,学生的不同态度是由于校长有威信,而班主任缺乏威信造成的。
最后,学生对有威信的教师不但听其言,领会教师的微妙暗示和无形的教诲,而且仿其行,以教师的言行为楷模。学生看到教师,无须他们开口,就会自觉地收敛不当的行为。即使教师不在场,学生也会自觉地实践教师对他们的期望。而缺乏威信的教师常常精疲力竭,却收效甚微,甚至还会遭到学生的背后嘲笑和捉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得好:“绝对必要的是,教师要有极大的威信,除了这种威信外,学生不会再重视任何其它意见。”
教师的对人态度、业务水平和表达能力是影响自身威信的三个主要因素。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否公正、友好和诚恳,容易影响教师说服的可信性。而教师训练有素、教育经验丰富和知识渊博等业务水平有助于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专家形象,增强说服的可靠性。教师的主动、沉着、坚定、幽默和精力充沛,有助于提高说服的表达效果,都会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
2、教师说服学生的动机对说服的有效性有极大的影响,学生知道教师是专门为某件事去说服他,效果往往不佳。如果学生认为教师的说服是真诚的,完全是为自己着想,就比较容易接受说服而改变态度。比如:学生偶然听见教师在与他人谈论自己,既肯定自己的成绩,又诚恳地指出不足,或者分析缺点的客观原因,学生常常能自觉改正自己的缺点。
3、说服的有效性还与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有关。同样的教育要求和意义,如果出自不同的教师之口,效果大相径庭。或者是心悦诚服地接受并改变自己的态度,或者不以为然,漠然处之,甚至阳奉阴违、抗拒顶牛。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师生之间有否有相互尊重和信赖的情感。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情通理达。热爱学生的教师,学生总认为教师的说服是为了自己进步。容易产生肯定的倾向,并转化为实际行动,即使言辞尖锐,也会被认为出于真诚关怀而谅解。有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教师在向学生阐述自己的基本观点之前,先介绍一些与主题有关的、与学生观点一致的意见,使学生感到教师与自己有共同语言,把教师看成自己人,产生情绪共鸣,削弱学生对教师意见的挑剔,容易接受教师的说服,他们称之为“自己人效应”。
三、使自己的说理明显有效有几点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情理交融。成功的思想教育“三分含情,七分叙理”。它辩证地告诉我们,应该将“动之以情”和“晓之以理”结合起来,做到情中有理,理中有情,情理交融,以理为主。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同找一个学生谈话,有的班主任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有的却事一愿违。尽管其中的原因有多方面的,但是,关键在于你的谈话是否入情入理。其次,要因人施教。学生的身心发展存在着一定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在思想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区别对待,采用多种方法对症下药。这样才能牵人以心。倘若不看对象,不顾实际,千人一腔,失去个性,说理就会失去任何艺术性。第三,要启人以思。思想教育工作,贵在激起学生的思考,犹如画家画花,独画一枝,总要留点天地。班主任在和学生说理时,应言简意深,善于留下“窗口”。让学生自己窥视究竟,在“发现”的欢乐中接受道理。切忌“猛浇猛灌”,“我讲你听”,一味牵着学生鼻子走。第四,教师的有效适宜的说服形式。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如果教师提出自己的观点之后,学生不会产生相反的观点,教师只提出正面的观点和材料有助于学生形成肯定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提出许多反面的观点和材料,会使学生对反面的观点和材料发生兴趣,不利于形成肯定的态度。如果学生本来就有反面的观点,或者听了教师的说服后会产生反面观点,教师主动地提出正、反面的观点和材料,并用充分的论据证明反面观点是错误的,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公正,增强免疫力,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正面观点的肯定态度。当然,教师还应该考虑到自己的说服任务。如果说服的任务是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只提出正面的观点和材料比较有效,若在这时提出反面的观点和材料,反而使学生怀疑正面观点,延长作出正确反应的时间。如果说服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长期稳定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提出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和材料比较有利。
说服信息的开始部分和结尾部分对学生态度的改变影响强烈。教师应该精心安排说服的开始部分和结尾部分,把最重要的论点论据安排在说服的开头或结尾部分。把自己的正面论点放在开头提出,反面观点放在说服的中间部分,说服结束前再强调自己的正面观点和材料,容易使说服的开头部分具有吸引力,产生首因效应。结束部分具有感染力,发生近因效应。
教师的说服内容,有些主要是以理服人,有些则主要是以情动人。说服内容的情绪因素对态度改变虽然有强烈的影响,但影响往往不能持久,而说服内容的理智因素影响则相当长久。因此,如果教师期望说服产生立竿见影的功效,应该加强说服的情感因素。若要收到长期的说服效果,则应运用充分说理的理智手段。如果教师期望低年级学生改变态度,富于情绪色彩和引人入胜的内容比较有效。而期望高年级学生改变态度,充分说理、逻辑性强的内容有更大的影响力。对于一般学生来说,说服开始时,应加强情绪感染,以利于学生引起兴趣,然后再用充足的材料进行说理论证,会产生长期的效果。
另外,改变人的态度不能操之过急,只有逐步提出要求,不断缩小说服者和被说服者之间有态度差距,才会比较容易接受要求而改变态度。这种“得寸进尺效应”在班主任的说服技巧中是必须常用的。一个班级集体涣散,学生学习不努力,成绩差。班主任首先向学生提出一个卫生方面的小要求,希望每个学生认真参加大扫除,把卫生流动红旗夺过来。然后又激励全班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大家齐心协力,争取在校运动会上夺魁。随着这些小目标的一个个实现,班级内聚力迅速增强。最后,又要求全班学生端正学生态度、勤奋学习,从而把全校闻名的乱班转变为全校先进的班级集体。如果急于求成,一开始就提出过高的要求,不难以改变学生原先的态度,反而会产生对立情绪。







文档为doc格式